close

復活節在西方是一個重要的節日,象徵著重生與希望,相傳在二千多年前,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被羅馬人處死後的三日,以肉體復活的方式重生,代表基督精神的不滅。在東方的宗教思想中,輪迴是印度教和佛教講因果緣起法的重要理論根據,認為生命會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,不斷經歷生老病死。流轉六道。藏傳佛教中的活佛轉世,傳承道業,也可以說是一種隔世復活的方式。

20171105_134028.jpg

 

 

正常的人都有向善求好的心,不論是耶穌復活或是活佛轉世,都是人們對更美好生命的一種寄託。其實在生理上來說,身體每一秒都有無數細胞死亡,也有無數細胞新生,嚴格說起來每一秒我們的身體都是一個不同的生命。再者,若每一晚的睡眠都可看成短暫的死亡,那每一個清晨,是否也可以看成另一個新生呢?

20171105_135748.jpg

孟子曰:「道在爾而求諸遠;事在易而求諸難」。世間人看世間世,往往捨近求遠,知易行難。靜靜地想想,生命的意義也許並不在歷史上的繼往開來,而只是在日常中的行住坐臥。有一首我很喜歡的禪詩: 「終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破嶺頭雲;歸來偶把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」。表示人往往迷己逐物,心外求法,不知道美麗的春色不在遠處的山嶺間,而可以是在自己家的後院角落。了解希望的鑰匙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之後,知道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要訣是在改善自己,而不是冀求未知的將來。如此若能夠時時觀察好自己這顆善變攀緣的心,使他能清淨自在,每一分鐘都活在當下做好自己的主人,每一天每一年都有會更真更善更美,那復活或是轉世就不是那麼值得我們在意了。是嗎?

20171105_150440.jp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復活和轉世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mboola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3) 人氣()